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孩子的问题恼羞成怒,控制不住自己乱发脾气。虽然知道对孩子发脾气是不对的,但是,看到孩子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自己耐性,就会忍不住暴躁如雷。
特别是很多事情都讲了很多次,依然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时,难免不会让自己情绪失控,萌发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想法,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思想上往往不会再给孩子讲道理,而是采用孔叫、打骂的方式,来强制孩子改掉不良问题。
甜甜的妈妈自认为是一个脾气很好的家长,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肯定是手到擒来。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接触到新鲜事物的频率越来越多,也给家长增添了不少烦恼,最近甜甜妈就很头疼了,埋怨孩子脑子不记事,经常把她说的话当成“耳旁风”说过没多久随后就忘了。
像刚给她买的一件崭新的衣服,出去玩了几分钟就泥污满身;玩具刚收拾好转身又是一片凌乱,问题是她还不玩。这让甜甜妈难以控制心中的怒火,甩手给了甜甜一巴掌将她拍倒在地。甜甜看到妈妈发这么大火,心里一阵“哆嗦”。
难道父母遇见这样的问题,就真的只能用这种发怒的方式来处理吗?
破坏亲子关系
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管理、教育,并不是一味的采用温柔的方式来解决,适当的发一些脾气对孩子也具有一定的督导作用,比如:孩子偷东西、爱撒谎就应该受到严厉的制止,才能让孩子意识到这种事情的严重性。
但是,长时间的、经常性的发脾气,就是父母对自己情绪的把控出现了问题。毕竟孩子犯错其根源并不是完全在孩子身上,父母也有一定的责任。面对经常喜怒无常的父母,他的内心除了畏惧,害怕,也会慢慢远离父母,甚至长大以后也会因为害怕挨打、挨骂,而变得胆小怕事。
孩子不是敌人,他需要你的关爱、关注、引导和温柔以待。不然,他就很难对你敞开心扉。现在我们很多教育提倡跟孩子做朋友,将父母的身段放在还孩子同等的位置,才能更加全面的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从根本上找出问题,而坏脾气往往成为通往孩子心灵的绊脚石。
所以,父母学会适当的调解、控制自己的“暴脾气”是很有必要的!
1、要有同理心
在这里父母就要学会用不同的办法,尝试和孩子沟通感受他的想法和情绪,并肯定的告诉孩子你很理解TA现在的感受。
教育孩子从“言传身教”开始,从自身出发将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存在,拥有同理心,试想我们小时候是不是也会这么做。当我们真的学会理解和尊重,才能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在孩子的教育上更上一层楼。
2、锻炼自己的耐性
俗话说:学无止境,身为父母以后,也依然不能放弃学习,这不仅仅体现在你的知识上,更多的却是发展、改变自己的性情。
孩子的到来意味着家庭的甜蜜,但也可以说是一个负担,父母通常会遇到很多麻烦事而手脚无措,倍感压力山大,孩子又会时常碰触父母的底线。在脾气想要爆发的时候,能够做到多一份忍耐,就会少一份伤害,父母需要多学习,看看资料,向身边的人交流经验,自己的能力提高了,对付孩子就简单很多。
3、合理管控、发泄情绪
当你感觉自己的脾气快要爆发时,不妨问问自己:我现在是不是很生气?我会不会原谅我发脾气?我发这个脾气对孩子有用吗?当你问自己的问题的时候,也会让自己快要爆发的情绪得到一定的缓和。随后,趁热打铁做一个深呼吸,转移自己的专注点,从孩子的错误上转移到自己的呼吸,直到怒火渐渐平息。
当然,一味地压制脾气,对父母也没有好处。这时可以尝试深呼吸、唱歌、哭啼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压抑,也可以选择一个实物,适度借酒消愁,或者运动的方式来缓和。
这种借助外物来发泄自己情绪的往往是下下策,没有必须实施的时候千万不要做,虽然短时间可以发泄情绪,久而久之也会习惯成瘾就不好了!
孩子的心灵都是幼小的,用心呵护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不要让我们的“暴脾气”伤害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