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网传撒贝宁成功升级为人父,他的外籍妻子李白平安生下了一对龙凤胎,而这个消息很快就得到了证实。
李白在社交平台上放出了几张孕期照片以及两个宝宝的小手照。并配文中说明&uot;it"s a boy and a girl&uot;。
突然传出的大喜事,让很多人惊喜连连,大家纷纷送上了自己的祝福。
对于43岁的撒贝宁来说,如今已然是家庭事业双丰收
在大家眼里,从23岁成为央视主持人开始,他的路就一直走得很顺利。
不管是严肃的法制节目主持人,还是综艺小王子,抑或是为人夫为人父,他对每一个人生角色都具有很强的掌控力,在其中行走得柔韧有余。
掌控自己的气质,严肃与幽默并存
1994年,18岁的撒贝宁成功保送进了北大法律系。
当家人朋友们认为他将顺理成章成为法界新星的时候,他却在23岁时,跨界成为了央视《今日说法》栏目的主持人,而且这一主持就是二十年。
就当人们把撒贝宁和法制节目划上等号的时候,在2011年,他又突然转变风向,开始主持央视的综艺情感类节目《我们有1套》。
更令人们惊讶的是,主持严肃法制节目的撒贝宁,对风格完全迥异的情感节目居然同样游刃有余,甚至收视率一度创下新高。
就当人们都觉得他开始&uot;人设崩塌&uot;,放飞自我的时候,他发现,情感节目的综艺成分过多,已经完全偏离自己普法的初心时,他就退出了节目。
因为撒贝宁内心深处一直认为,自己还是一名法制节目主持人。而尝试不同道路的原因,只是因为他想让普法从过去十几年的固定模式里走出来,实现一些小的突破。
这也是他在后来选择了《明星大侦探》的原因。他在节目里戏称自己为&uot;芳心纵火犯&uot;,幽默搞笑的&uot;戏精&uot;一面总能带给人们惊喜。
但在关键时候,他总能抓住一切机会,向观众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甚至在自己作为&uot;罪犯&uot;而逃过一劫的时候,他还会选择&uot;自首&uot;来告诫他人。
往往上一秒还是一个&uot;行走的表情包&uot;,下一秒就自动切换到严肃的普法主持人。
他似乎总能轻松掌控自己的情绪和气场,可以在严肃和幽默之间自由切换。
察言观色,做最贴心的圆场者
尽管非科班出身,但撒贝宁却属于&uot;天生&uot;的主持人。
他曾形容自己是&uot;一个打圆场的人&uot;,他做不到让别人陷进尴尬的场面。
在很多场合里,他都是那个察言观色,在别人尴尬时及时出来圆场的角色。
比如,在最近的《主持人》大赛里,七月因为三分钟主持超时而感到抱歉的时候,撒贝宁及时打了圆场并安慰她说,&uot;人心天地的故事,可能三分钟太苛刻了&uot;。
这句温暖而又肯定的话语,既照顾了比赛的选手,也让现场的观众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而每当气氛发生变化,他总是人群里最先看出端倪的人,是因为他对人心有着很深的认识。
比如,他在主持的《开讲啦》中,有一期邀请的是著名建筑学家刘方磊。
期间青年建筑师代表,问刘方磊是否实现自己设计一个传奇建筑的最大梦想?
刘方磊对此绕着弯子解释了很久,表示自己仍然&uot;在前进的途中&uot;, 话题一度僵持无法再继续的时候, 撒贝宁反问了青年代表一句话,&uot;他今年才45岁,现在就实现梦想了,以后怎么办?&uot;虽然是玩笑话,却说明他看到释背后的一丝尴尬,并努力去化解它。
撒贝宁曾说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是《小王子》,像小王子一样看得越多,越能理解别人,就越爱这个世界。
所以, 想要城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在学会控场之前,首先要学会的是&uot;看穿&uot;别人心理的能力。
做语言的主人,不做语言的奴隶
《央视主持人大赛》时隔八年回归,撒贝宁成为了一群主持人里的主持人。
因为比赛体量巨大,对主持人的要求也是相当的高,不仅要掌控好流程的顺利推进,也要把控好节奏。
而撒贝宁不但做到了,而且他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更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他时而理性分析,时而幽默自黑,时而插科打诨,将语言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不断带动着整场比赛的气氛。也难怪观众们大呼:这真是一场&uot;神仙打架&uot;级别的比赛,实在是过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节目中,电脑程序以撒贝宁为主题作了一首诗:&uot;雅调清圆有捷才,逢君笑口便常开。玉容风骨些许矮, 且帅还添半点呆&uot;打趣中带着兴许的嘲弄,而撒贝宁机智的只用了一句&uot;机器怎么知道我矮?&uot;就轻松将整个节目气氛带向了高潮。
玩笑过后,人们才真正理解了诗里所说的&uot;捷才&uot;。
就如播音界泰斗张颂曾说的,&uot;主持人要做语言的主人,而不要做语言的奴隶&uot;。
要做一名优秀的主持人,不仅要学会在恰当的时候说恰当的话,还要学会让语言为自己所用,找到自己最适合说的话。
而撒贝宁的语言风格与其说是在不停地转变,不如说是在成长。他在不同的语言风格中寻找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并且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中掌握分寸。
美国作家菲尔图曾在《控场》这本书里提到,控场能力其实是一种主宰和说服的关键能量。想要实现控场,必须要做到三点:
1.掌控自己的气场;
2.看穿对方的心理;
3.影响对方的行为。
再看具有超强控场能力的撒贝宁,他擅长于将自己摆在一个主导的地位,看准时机和对方的心理,再利用自己的语言能力把知识表达出来,并借此影响对方。也正是这种超强的掌控能力,让撒贝宁无论是在舞台上,还在他自己的人生中,永远扮演的都是一个&uot;主动者&uot;的角色。
主动的控场是利或者弊,都取决于控场者的分寸感和价值观。无疑,撒贝宁属于一个正向的控场者。
那么,我们如何能像撒贝宁这样实现这种积极的控场呢?
01:专业是控场的硬本领
口才也好,鬼才也罢, 撒贝宁总能凭借着各种才华,带给人惊喜。
事实上,撒贝宁的成名并非一时之功,而是在于长久的积淀。
特别是二十年的主持人经历,让他慢慢学会了对自我的控制和对环境的把握。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喜欢阅读的他,拥有了比其他人更为深厚的文化积累。
有人说,每个人的专业中,都藏着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撒贝宁之所以能撑得起幽默和严肃这两面大旗,也正是在于他日积月累形成的&uot;才&uot;,转而又服务于专业,才能让他在舞台上主持时大放光彩,显得更为专业。
同时,也正是这一份出色的专业,让撒贝宁在人际关系的博弈中,成为占据主动权的一方,影响着所有人的行为。
所以,所谓高手的控场,看似轻松掌握自己的角色,然而在背后,却藏着许多人们看不见的努力。
02:分寸是控场的底线
除了专业,场上的撒贝宁的分寸感也总是保持得刚刚好。
在高调与低调之间,在正经与逗逼之间,在理性与放纵之间,他总能根据环境找到最适合的出场方式,让人感到舒服。
然而,人们却不知道年少时候的他,也曾因失了分寸而受过惩罚。
大学时候,撒贝宁担任过合唱团团长。在大三出国参加比赛的时候,违反了&uot;比赛期间不能出酒店&uot;的规定,还在第二天报幕的时候,大意的落下了指挥老师的名字。
作为团长的他,这种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整个合唱团的秩序,因此被带队老师当场革职,卸下团长的职位。
也正是这次教训,让撒贝宁明白了,掌握分寸的重要性和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就如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说的那样,&uot;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能抵达的高度。&uot;
在电影《教父》里,老柯里昂不怒自威的王者风范背后,就隐藏着他无处不在的分寸感。他要求家族的男人不能在饭桌上谈论公事,会坚持抽空陪伴自己的家人。他总能在发现自己言辞激烈之后,立即向对方道歉,说:&uot;对不起,我情绪激动了。&uot;
有分寸感的人,总是能正确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尊重规则,把它当成底线,尽力去维护它并因此不断地攀爬到自己的人生高峰。
03:责任感塑造控场的影响力
撒贝宁在采访中曾说:我们那个时候的大学生都有一种情怀,希望自己能为国家的发展做一点事。
他所说的情怀和责任,就是普法。
有网友说,看了他的综艺后,回过头再看他主持的《今日说法》,总是难以相信这是同一个人。但他却一本正经地回复说,自己拍真人秀的目的正是为着吸引的人去看普法节目。
其实一个控场者之所以能成功影响别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专业性足够强,还因为他的责任感成就了影响力。
那些心中有着强大的责任感的人,总是容易获取的社会认同,进而产生影响力。
《今日说法》制片人朱海峰曾经评价撒贝宁说,
法制节目里这么多阴暗面,但他却总能保持阳光的少年气,这一切只是因为他相信有正义,相信自己能够把这一份正义传达给每一个人。
也正是这份想要传播正义的责任感,让撒贝宁总能产生一种强大而又积极的影响力。
撒贝宁曾说,
主持人要永远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清楚哪些应该做,哪些不该做。
正是因为这份责任感,使得他不只在主持人的舞台上,也在自己人生中,也一直在尽力做一名正向的引导者。
在撒贝宁看似崩塌的&uot;人设&uot;的背后,他一直用心中坚守的价值观,在掌控着人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