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以来,昆明陆续发现新冠肺炎阳性感染病例。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本土疫情,昆明迎来严峻考验。在疫情防控一线,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矗立,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五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体党员职工主动担当作为,尽职尽责,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坚定的决心、最扎实的措施,筑牢五华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早动员、早安排,迅速进入战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五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和区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工作部署,根据昆明疫情形势发展,3月7日第一时间在中心党总支的带领下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全体五华疾控人勠力同心、众志成城,进入24小时工作状态。
科学细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传染病防控的三大原则,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就是寻找和确定传染源,分析和发现传播路径,采取有针对性的隔离措施,保护可能的感染者,防止传染病传播扩散,可以说流行病学调查是控制传染病病例存量和增量最重要的手段。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非常专业和细致的工作,开展一例流行病学调查个案,需要对被调查对象的旅居史、活动轨迹、接触人群、可疑的暴露环境等逐一询问,寻找一切可能传染的蛛丝马迹,最后形成完整的流调报告。
为了和时间赛跑,接到任务后流调队员们第一时间开展流调,每完成一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都倾注了他们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截至3月18日17时,五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排查人员轨迹45次,撰写流调报告57份。
无惧风险
做好核酸检测的样本采集和检测
对重点人群进行鼻咽拭子采样并进行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必须做到分秒必争,尽快明确是否感染,这对后续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每天都要穿着多层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隔离衣、口罩、眼罩和面屏,到集中隔离点、到居家隔离户等地方进行鼻咽拭子和环境标本采集,经常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为了节省防护服,大家都已养成了工作之前不喝水的习惯。
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是作为病例诊断、出院或疑似病例排除的重要依据,战“疫”打响时,这项任务首先落在中心微生物检验科人员的肩上。他们用一双“火眼金睛”让病毒无处遁形。但由于任务重、人手紧,工作人员常常加班加点,平均5个小时内完成实验室核酸检测,保证6个小时内出具核酸检测报告。他们都是“和病毒距离最近”的勇士。截至2022年3月18日17时,五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累计开展核酸检测2624人份,外环境检测933份,全部及时完成检测工作。
准确及时
做好疫情监测和信息报送工作
疫情监测和数据信息的收集、报送没有疫情处置现场流调工作的“惊心动魄”,也没有标本采集的“刀尖起舞”,却一点也不轻松,应急响应以来,中心急传科就成了各方情报和数据信息交汇的主战场,疫情咨询、情况反馈、协查电函、数据收集、信息上传等,每天从凌晨到深夜,电话、传真、邮件往来不息,中心信息组队员们黑白连轴转,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稳、准、快”地为各疫情防控工作组提供精准的信息,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截至3月18日17时,五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处理函件331封,发出函件132封,并完成相关工作报告。
齐心协力
五华疾控队伍战斗力实现飞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疫情面前彰显使命担当,面对疫情,五华区疾控中心全体党员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提升,担当奉献精神空前高涨,全体五华疾控人一呼而应,不分年龄,不论男女,都积极踊跃地加入到这场战“疫”中来。
党组织是战场的主心骨,一声令下,中心全体党员职工全员归岗,每个工作组都高效率运转,每个科室都穿梭着忙碌的身影,多名同事连续一百多个小时的紧张工作,困了就在办公室桌上趴一会;晚了就在沙发上眯一宿;饿了就扒拉几口方便面,没有人叫一声苦,也没人喊一声累。十多天来,区疾控中心的灯光彻夜明亮。在这场严峻的疫情形势面前,许多同事舍下孩子、舍下家庭,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守护健康的重担。
大家齐心协力,五华疾控的应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业务水平较大提高。流调队伍得到实战锤炼,对传染源、密切接触者的追踪锁定更加准确、对感染风险的分析研判更加娴熟。采样工作人员在采样、运输过程中,样本信息准确无误,样本运输双人专车合法合规,个人防护意识、采样操作技能、快速反应能力均有了较大提高,锻造出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疾控队伍,为全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和疾病预防控制事业贡献了力量。
来源 | 五华区疾控中心 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