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控制网 - 控制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地产成本控制,既要小心又要贪婪!
W.biz | 商业搜索

地产成本控制,既要小心又要贪婪!

信息来源:kongzhi.biz   时间: 2024-06-09  浏览次数:23

  -  01  -

  楔 子

  这个春节在地产裁员、降薪中结束,2022年的开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当所有的地产利好消息充斥着2021年的下半年,地产人再也不相信这个行业会有大的周期,不相信2022年地产还会有春天,是的,这个寒冬后,跌落至谷底的不仅仅是这个行业的销售和回款,更多的是信心。

  地产行业并没有救世主,地产人也不会有被上帝垂青的命运,假如有,你前几年应该已经被垂青,而非现在祈祷时来运转,所以踏踏实实的锻炼“”近身肉搏应该的本领,才是当下地产人最应该去做的。

  当下地产青铜或废铁时代,撕裂的行业内卷,更多的挤压的是时运不济的地产人、没有专业能力的人以及十年如一日不思进取的人,无论如何,那些真才实学的地产人依然会在地产拼刺刀下求得一线生机。

  进入地产下半场,行业风云卷骤雨,很多既成事实的“法则”已经开始不适合地产当下的需求,比如数据支撑刚需户型依然是目前中国房地产最畅销的面积段,可实际2021年的改善盘卖的最好;比如产品配置对标依然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成本适配方式,可对标过后才发现适配之后业主之前不关注的点成为了“群诉”的热点,这就是地产人面临的VUCA时代,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成为了时代特征。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地产行业如何演变,作为时代浪潮中一个个体都无法左右行业的发展,所以积极应对当下才是最有效的生存方式。

  当下地产,极简模式下,让一个人不仅仅需要干多个人的工作,并且也能够干多个人的工作,一专多能的需求成为当下地产人最需要急迫“升级”的技能。

  在地产多个职能中,地产设计管理在新时代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一方面地产当下需要急迫的提升产品力,一方面地产也急迫的需要控制成本;前者提升产品力更加倾向于卖点的投入,比如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健康建筑这几年成为了土拍及销售的热点,这些同属于成本的投入点;后者,地产目前形势下更需要进行成本的控制,地产成本的控制始于设计,这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一面提升产品力带来的成本上涨,一面成本的控制需要严控成本投入,看似矛盾的目标之中,需要找寻平衡点,这是当下地产设计与成本亟需要协同的关键。

  所谓“协同”,讲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难在KPI指标下自保为先,即使想协同,也得先完成自身节点情况下;协同难,难在人员专业渗透不足,鸡对鸭讲、对牛弹琴的事多了去;协同难,难在没有制度体系保证,技术支撑也不足;协同难,难在岗位朝不保夕,无心沉下心;协同难,难在外界信息输入太多,干扰心智等等。

  无论如何“难”,对于地产设计而言,依然要做好成本和设计的协同牵头工作,也唯有如此才能“立足当下”。

  -  02  -

  成本控制应“战战兢兢贪婪

  房地产如今的成本控制的策略是:成本策划或最优成本策划,围绕着项目设定的目标开展成本的管控,这就要求成本控制的方向要:全专业、工作前置、全过程等,成本策划基于利益最大化的方向进行成本投放。

  对于设计管理而言,属于成本策划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所以对于成本的投放,设计管理应该做到“效果类的成本投放要战战兢兢、非效果类的成本投放要贪婪果敢”,

  (1)对于效果类的成本投放,要三思而后行,战战兢兢。

  图片引述:网上资料

  最近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某项目业主维权事件,显示了业主对于效果类的极大关切,也给开发商敲响了警钟,“欺负业主不懂行的时代结束了”,对于开发商而言关于涉及到业主敏感的部位,成本的控制要谨慎、要三思,避免导致不必要的问题。

  常见的效果类的工程包含:室内精装修部分、外立面装修工程、公区精装修、智能化工程、景观工程、栏杆工程、入户门、地库主要动线等。

  效果类工程的成本控制策略:

  第一:做好项目定位,匹配适合的产品线;

  第二:做好产品对标,找准成本最大投放点;

  第三:做好前期信息的交圈沟通,尤其是项目公示中、销售不利因素点、合同中做好与业主的充分交圈,避免信息不对称。

  上述三点成本控制的最终便是实现项目操盘的目的:或实现利润、或实现其他既定目标。

  【案例】来源网络案例,具体不详

  上述项目景观示范区的责任成本为245万,策划成本为205万,较最优成本降低40万。

  围绕着既定目标,开展成本策划(最优成本策划),并慎重对待效果类工程的成本适配,这是成本控制的意义所在。

  (2)对于非效果类的成本投放,要贪婪,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挖掘设计潜能,实现最低成本投放

  非效果类的项目即三通工程、土方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支护工程、砌体工程等初装修、规划设计费、桩基工程、市政管网、非人行动线上的其他工程、大部分地区的车库工程等,这些工程成本投放产生不了溢价,却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所以对待这些非效果类的工程要维持安全前提下,保证适度使用功能下,要严控成本投放。

  当然,上述工程大部分与主体安全关联性很强,应杜绝为了成本而牺牲结构安全,这是建设项目的底线。

  非效果类的工程的成本控制策略:

  第一:做好设计和成本限额,避免成本前期失控;

  第二:做好项目的前期摸排,对标案例,降低成本策划失控的风险;

  第三:利用好专家资源,实现技术上的“降维打击

  第四:做好企业内部的流程制度打通(下图供方库考核标准),鼓励参建单位自我的成本控制,。

  某开发商设计单位履约能力中关于设计成本的评估维度:

  例:施工图计容面积较设计条件误差范围在50㎡以内得5分,超出50㎡后,每超50㎡减1分(不满50㎡均按50㎡计算);

  例:施工图可售面积与投资定案版持平得5分,每增加50㎡加0.5分,每减少50㎡减0.5分。(不满50㎡均按50㎡计算,加分上限为5分);

  例:施工图地库停车效率应满足《xx区域设计限额标准》,每减少1㎡/车位加1分,每增加1㎡/车位减1分。(特殊地形所限,一事一议,加分上限为5分);

  例:限额设计(钢筋含量、混凝土含量)均满足《xx区域设计限额标准》得10分,有一项不达标减5分。

  例:因设计院方责任(如图纸不交圈、图纸错误引起的设计变更等)造成项目拆改,累计成本每增加5万元,总分减1分。

  -  03  -

  写到最后

  成本控制俨然成了这个时期开发商的典型写照,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企业先得生存而后才能谋发展,情怀并不能当做这个时代的代名词。

  但是成本控制依然无法脱离的是:

  ①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全局到局部、从上自下、从粗放到精益,企业内部不打造体系制度,很难实现成本的管控;

  ② 成本控制不能是成本优化的代名词,毕竟打造好房子才是开发商的目的;

  ③ 地产环境生存变得越来越恶劣,作为这个行业的螺丝钉,地产人应该将自己锻造成一颗刚度好的螺丝钉,这才能适者生存。

  来源:胖栋有话说,本文已获授权,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控制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