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由大商所主办的“2021中国农牧产业(衍生品)大会”正式在线上举办。下午的饲料养殖论坛上,银河期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玉川出席论坛并以衍生品在饲料养殖一体化企业中的应用为主题发表演讲。
张玉川介绍到,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口的增加,过去20年中国工业饲料产量和肉类消费整体呈现稳定的增长。具体来看,以2013年为界限,2013年以前中国工业饲料产量年化达6%,增长速度较快;2013年以后,受环保、消费结构、疫情等因素影响,年化在4%左右,有所下降。工业饲料产量逐步放缓,肉类消费也趋稳。近6、7年来,国内肉类消费开始逐步进入瓶颈期,周期性波动格局使养殖利润波动异常放大,产业内部的优胜劣汰增加。随着国内饲料业逐步进入成熟期,从原料端不仅受到国际供需关系的影响,同时近年来变化莫测的宏观形势也使采购风险越来越难以掌控,养殖端大幅盈利和亏损使企业存续难度增加。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将成为未来饲料养殖行业核心竞争力,而养殖成本重心在于饲料。以生猪养殖为例,无论规模自繁自养,还是普通的散户外购仔猪,饲料成本基本都占到百分之五六十的水平,饲料生产成本中豆粕、玉米能到70%到80%,因此锁定豆粕、玉米价格对于锁定整体采购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从销售这一端来看,长期来看猪价和生猪的养殖利润保持着高度线性相关关系,以养殖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猪价的高低基本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利润的情况。综上,饲料养殖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饲料采购、成本与禽畜的销售价格的管控,如何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销售价格,这是核心问题。
对于如何解决这种问题,他表示,随着大商所生猪期货的上市,豆粕、玉米、鸡蛋、生猪期货已经构成一套相对完整的饲料产业闭环,为饲料养殖企业利用好期货及衍生品工具奠定较好的基础。其中豆粕、玉米上市时间比较长,产业参与度比较高。根据市场度统计,豆粕法人客户日均持仓已经占比超过60%,期现联动表现良好。新上市的生猪期货,首个合约在价格发现和期现价差回归上也同样表现十分良好,期现之间的良好联动和最终的高效回归,为期货和衍生品工具作为企业对冲风险的重要基础。豆粕、玉米的期货成交非常活跃,持仓比较稳定。同时因上市时间较长,豆粕期货成交量从2015年以来已经稳居全球农产品(000061,股吧)期货、期权成交量第一位。生猪期货上市以来,成交持仓也稳步上升,产业参与积极性逐步在提高。豆粕玉米期权上市后,期权这个新工具逐渐被行业、产业所熟悉,交头逐步活跃,较高的成交和持仓量提供良好的流动性,这方便产业在对冲风险的时候能够方便进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