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问题,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史上最严游戏监管令出台,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落实。比如:在王者峡谷等“战场”征战的未成年人数量,已大大减少。截至9月2日,已有腾讯、网易等58家单位通过官方渠道以公告、通知等方式,表明态度,回应关切,《通知》得以贯彻。作为网络游戏企业,闻风而动,令行禁止,体现出负责担当的行动精神,值得肯定。同时,这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痴迷于上网打游戏的有效之举。不过,解决好未成年人的网瘾问题,只靠网络游戏企业的努力还不够,必须动员全社会齐抓共管,真抓实管,严抓细管。
从幼儿园到学校,从学校到网络游戏厅,再到家庭,都需要行动起来。相比之下,家庭教育更为重要。据9月7日出版的《法治日报》报道,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宁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防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监管部门和游戏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预防网络游戏沉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家长,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说明,家庭教育与预防、控制未成年人网瘾,有着直接而又密切的联系,其责任更大一些。
“现在,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二审稿正在征求意见。建议在‘家庭责任’专章中,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责任作出提示性规定。比如:对于未成年人提出玩网络游戏的不合理要求,父母应当禁止并合理引导,防止出现溺爱等不正确的教育方式。”苑宁宁如是说,透露出推动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网瘾“家庭责任”入法这个重要的信息。而其建议,也具有采纳价值,依法落实家庭责任,优化家庭教育,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网瘾,切实履行监护人职责,保护好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他们全面发育、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都很必要,也都很重要。
透过媒体报道,我们注意到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今年6月以来,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陆续接到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电话和来信。随后,该中心组织律师和研究人员对一些家长进行深度访谈。在对152位家长调研后发现,约有65%的孩子每天打游戏超过10小时。其中,8%的孩子甚至超过15小时。一名16岁男孩最长连续玩游戏时间,长达38个小时。“这是一批正在被游戏毁掉的孩子”,调研结论戳疼人心,到了该大声疾呼、猛击一掌之时。未成年人的网瘾问题相当突出、可怕,倒逼家庭改进教育。
另据7月20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达1.83亿人,未成年网民规模持续增长,触网低龄化趋势更为明显。数据显示,玩游戏仍是未成年人主要的网上休闲娱乐活动,占比为62.5%。超过六成的未成年人打网络游戏,不只是“沉迷”“有瘾”那么简单,还有玩物丧志,不思进取等要害毛病的缠身,让未来发展蒙上阴影。在超过1亿经常玩手机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中,还有多少严重沉迷的孩子?该怎样冲出怪圈拨云驱雾?如此迫切之问,亟待破解。
预防和控制网瘾,需优化家庭教育。我们应启动家庭责任落实机制,实行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手共治办法。每一位家长,更应以身示范,自觉控制打网络游戏时间,并保证不去网络游戏厅等场所消磨时间。只要家长有耐心、有韧劲,家庭责任就会扛在肩上,带好我们的新生代。(辛人)
来源:中国吉林网


